201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
201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
农村劳动力转移,已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、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,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。目前,农民工遍布全国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,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,与农民工流动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。本文利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对农民工总规模、分布状况、就业和收入状况、权益保障状况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。主要结果如下:
一、农民工总体规模
(一)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4223 万人
据调查结果推算,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^1达到24223 万人,比上年增加1245万人,增长5.4%。其中,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264万人,比上年增加697万人,增长6%;举家外出农民工3071万人,增加105万人,增长3.5%。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,增加443万人,增长5.2%。
表1. 农民工数量
单位:万人% | 2010年 | 2009年 | 增减 | 增长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农民工总量 | 24223 | 22978 | 1245 | 5.4 |
1.外出农民工 | 15335 | 14533 | 802 | 5.5 |
(1)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| 12264 | 11567 | 697 | 6.0 |
(2)举家外出农民工 | 3071 | 2966 | 105 | 3.5 |
2.本地农民工 | 8888 | 8445 | 443 | 5.2 |
(二)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快于东部地区
从输出地看,东部地区农民工10468万人,比上年增加450万人,增长4.5%,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43.2%;中部地区农民工7619万人,比上年增加473万人,增长6.6%,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1.5%;西部地区农民工6136万人,比上年增加322万人,增长5.5%,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25.3%。
表2. 2010年各地区农民工比重
单位:% | 合计 | 东部 | 中部 | 西部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农民工 | 100 | 43.2 | 31.5 | 25.3 |
1.外出农民工 | 100 | 31.8 | 36.6 | 31.6 |
2.本地农民工 | 100 | 62.9 | 22.5 | 14.6 |
二、农民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
(一)农民工务工仍以东部地区为主,但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比重提高
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^2来看,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16212万人,比上年增加644万人,增长4.1%,占农民工总量的66.9%,比上年降低0.9个百分点;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104万人,比上年增加274万人,增长7.2%,占农民工总量的16.9%,比上年提高0.3个百分点;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3846万人,比上年增加327万人,增长9.3%,占农民工总量的15.9%,比上年提高0.6个百分点。分省看,农民工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、浙江、江苏、山东等省,这4个省占到全国农民工总数的近一半。
图1. 2010年农民工在输入地与输出地的分布(%)
(二)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比重下降
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810万人,比上年增加263万人,增长4.7%,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065万人,比上年增加148万人,增长3%。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分别占全国农民工的24%和20.9%,分别比上年下降0.2和0.5个百分点。
(三)在省内务工的外出农民工数量增加较多,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比重下降
在外出农民工中,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7618万人,比上年增加526万人,增长7.4%,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49.7%;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7717万人,比上年增加276万人,增长3.7%,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0.3%。在省内务工的比重比上年上升0.9个百分点,西部地区在省内务工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.2个百分点。
表3.不同地区外出农民工在省内、省外务工的分布
单位:% | 2010年 | 2009年 | ||
---|---|---|---|---|
地 区 | 省内 | 省外 | 省内 | 省外 |
东部地区 | 80.3 | 19.7 | 79.6 | 20.4 |
中部地区 | 30.9 | 69.1 | 30.6 | 69.4 |
西部地区 | 43.1 | 56.9 | 40.9 | 59.1 |
(四)外出农民工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
从外出农民工就业的地点看,在直辖市务工的占8.8%,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占19.4%,在地级市务工的占34.8%,在县级市务工的占19%,在建制镇务工的占13.8%,在其他地区务工的占4.2%。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占63%,比上年下降0.3个百分点。
三、农民工的主要特征
(一)农民工以青年男性为主,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高于外出农民工
分性别看,男性农民工占65.1%,女性占34.9%;从年龄段看,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, 16-20岁占6.5%, 21-30岁占35.9%,31-40岁占23.5%,40-50岁占21.2%,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2.9%。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6岁,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是31岁。本地农民工中40岁以上的占一半以上(56.3%),而外出农民工40岁以上仅占18.1%。本地农民工的已婚者占近九成(87.7%), 远高于外出农民工已婚者的比例,这反映了年龄和家庭对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有一定的影响。
表4. 农民工的性别和年龄分布
单位:% | 外出农民工 | 本地农民工 |
---|---|---|
男性 | 65.9 | 64.2 |
女性 | 34.1 | 35.8 |
已婚 | 57.5 | 87.7 |
16-20岁 | 8.8 | 1.9 |
21-30岁 | 49.6 | 17.8 |
31-40岁 | 23.5 | 24.0 |
41-50岁 | 13.4 | 32.2 |
50岁以上 | 4.7 | 24.1 |
(二)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,外出农民工初中及以上的比例高于本地农民工
在农民工中,文盲占1.3%,小学文化程度占12.3%,初中文化程度占61.2%,高中文化程度占15%,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.2%。其中,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比例比上年提高0.5个百分点,达到25.2%。外出农民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88.3%,比本地农民工高4.9个百分点。
(三)农民工多数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,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比例也较低
在农民工中,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技能培训的占52.4%。文化程度越低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也越低,文盲半文盲农民工中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73.7%,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66.1%,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占53.1%,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分别为46.6%和37.1%。
(四)农民工仍以从事制造业、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
在农民工中,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大,占36.7%,其次是建筑业占16.1%,服务业占12.7%,批发零售业占10%,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占6.9%,住宿餐饮业占6%。分地区看,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以从事制造业为主,占46.2%,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以从事建筑业为主,占26.1%。
表5. 农民工在不同地区从事的主要行业分布
单位:% | 全国 | 东部地区 | 中部地区 | 西部地区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制造业 | 36.7 | 46.2 | 22.4 | 15.0 |
建筑业 | 16.1 | 12.2 | 20.5 | 26.1 |
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 | 6.9 | 5.8 | 8.5 | 9.3 |
批发零售业 | 10.0 | 8.6 | 13.1 | 11.9 |
住宿餐饮业 | 6.0 | 5.0 | 7.0 | 8.5 |
服务业 | 12.7 | 12.1 | 13.5 | 14.1 |
(五)外出农民工劳动时间偏长
在外出农民工中,初次外出的年龄平均为26岁。从事现职累计不满1年的占15.6%, 1-2年的占40.4%,3-5年的占28.5%,5年以上的占15.5%,农民工从事现职的平均时间为3.1年。2010年外出农民工平均在外从业时间是9.8个月,平均每个月工作26.2天,每天工作9小时。每周工作超过5天的占86.4%,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的占49.3%,更有37.9%的人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。
表6. 不同行业外出农民工劳动时间
每月工作天数 | 每天工作小时数 | |
---|---|---|
制造业 | 26.0 | 9.0 |
建筑业 | 25.9 | 9.1 |
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 | 26.0 | 9.0 |
批发和零售业 | 27.1 | 9.0 |
住宿和餐饮业 | 27.1 | 9.1 |
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| 26.4 | 8.9 |
(六)外出方式仍以亲友介绍和自发外出为主
在外出农民工中, 55.1%的外出农民工是经老乡亲友的介绍或带领下外出务工,自发外出的比重占37.8%,通过政府部门和中介组织外出的农民工占4.6%,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基本方式仍然是依托地缘、亲缘等社会网络来启动和展开的。
四、外出农民工收入及居住情况
(一)外出农民工收入增加, 受雇者的收入和自营者的收入差异明显
2010年,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1690元,比上年增加273元,增长19.3%,比上年增速快13.6个百分点。分地区看,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1696元,比上年增加274元,增长19.2%;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1632元,比上年增加282元,增长20.9%;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1643元,比上年增加265元,增长19.2%。
受雇人员的收入和自营人员的收入差异明显,受雇人员月均收入1655元,比上年增长19.2%;自营人员月均收入2226元,比上年增长21.2%。
(二)在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,但收入增幅低于县级以下城市
从务工地点看,在直辖市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1877元,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1704元,在地级市、县级市和建制镇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1662元、1648元和1624元。从不同地区务工收入的增幅来看,县级市和建制镇的增长要快于地级以上大中城市。
图2. 不同务工地区收入水平及收入增长情况
(三)不同行业收入水平差别较大,制造业、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收入水平偏低
从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行业看,收入水平较高的是采矿业、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,月均收入分别为1959元、1956元和1946元;收入较低的分别是住宿餐饮业、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农民工,月均收入分别为1511元、1520元和1582元。从收入增幅看,增幅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的是采矿业、住宿餐饮业和建筑业,收入增幅较低的是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,增长17.1%。
图3.不同行业月均收入水平及增幅(该图丢失,希望有原图的读者可以联系本站)
(四)外出农民工的住宿是以雇主或单位提供宿舍为主,四成外出农民工的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
从外出农民工住宿类型看,由雇主或单位提供宿舍的占33.8%,在工地或工棚居住的占10.7%,在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占7.5%,与他人合租住房的占18%,独立租赁住房的占16%,有9.6%的外出农民工在乡镇以外从业但每天回家居住,仅有0.9%的外出农民工在务工地自购房。分地区看,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居住条件要好于中西部地区,在工地、工棚及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比例要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。
从外出农民工的居住负担看,43.4%的农民工由雇主或单位提供免费住宿;11%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,但有住房补贴;45.5%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。
表7. 外出农民工在不同地区务工的住宿情况
单位:% | 全国 | 东部地区 | 中部地区 | 西部地区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单位宿舍 | 33.8 | 37.1 | 31.1 | 23.1 |
工地工棚 | 10.7 | 7.9 | 14.5 | 18.4 |
生产经营场所 | 7.5 | 6.5 | 9.7 | 9.8 |
与他人合租住房 | 18.0 | 19.7 | 12.2 | 15.9 |
独立租赁住房 | 16.0 | 16.5 | 12.6 | 16.9 |
务工地自购房 | 0.9 | 0.8 | 1.1 | 1.0 |
乡外从业回家居住 | 9.6 | 8.6 | 13.6 | 10.2 |
其他 | 3.5 | 2.9 | 5.2 | 4.7 |
五、外出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
(一)拖欠工资状况有所改善,拖欠工资情况仍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和制造业
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外出农民工中,被雇主或单位拖欠工资的仅占1.4%,比上年下降了0.4个百分点。被拖欠工资的外出农民工主要还是集中在建筑业和制造业,建筑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占2.5%。
(二)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变化不大,近六成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
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外出农民工中,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占42%。分行业看,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最高,占70.9%,从事制造业的占52.3%,从事服务业的占62.8%,从事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分别占65.7%和64.7%。总体看,外出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,建筑业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比上年下降3.1个百分点。
图4.不同行业外出农民工没有签定劳动合同的比例(%)
(三)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有所提高,但总体仍然较低,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参保比例明显低于东部地区
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、工伤保险、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9.5%、24.1%、14.3%、4.9%和2.9%,分别比上年提高1.9、2.3、2.1、1.0和0.6个百分点。从输入地看,不同地区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差异仍较大,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参保比例比较接近,但明显落后于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。
图5.农民工在不同地区务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(%)
(四)不同行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,建筑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状况仍需重点关注
从主要行业看,不同行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,其中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的情况相对较好。需特别关注的仍是工伤风险较高的建筑行业农民工,雇主或单位为其缴纳工伤保险的比例仅为16.6%,同时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比例也显著低于其他行业,参保比例分别为2.8%、6.5%和1.4%。
表8.不同行业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 单位:%
行业 | 养老保险 | 工伤保险 | 医疗保险 | 失业保险 | 生育保险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制造业 | 11.0 | 30.3 | 16.2 | 5.3 | 3.1 |
建筑业 | 2.8 | 16.6 | 6.5 | 1.4 | 0.9 |
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| 13.7 | 30.0 | 19.2 | 7.5 | 3.5 |
批发和零售业 | 7.0 | 14.0 | 9.6 | 4.0 | 2.5 |
住宿和餐饮业 | 4.5 | 13.3 | 8.8 | 2.2 | 1.1 |
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| 6.5 | 15.8 | 11.9 | 3.8 | 2.0 |
六、小结
综上所述,对2010年农民工总体规模、基本特征、流向分布、就业情况、外出收入和居住情况、权益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结果小结如下:
(一)农民工总量增加较多。随着外出务工环境的逐渐转好,外出务工工价增长,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较高,全年在外时间增加,农民工数量进一步增加,农民工总量达24223万人。其中,外出农民工比上年增加802万人,增长5.5%。同时本地非农就业机会增加,劳动力就地转移逐步加快,本地农民工也增加较多。
(二)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长快于东部地区。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,以及中西部地区受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拉动政策措施的影响,中西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快速增加,这使得2010年中西部地区的本地农民工和省内务工的外出农民工均增加较快,长期以来“孔雀东南飞”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。
(三)外出农民工的素质高于本地农民工,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仍然占多数。农民工以青年男性为主,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高于外出农民工,本地农民工的已婚者比例远高于外出农民工,外出农民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例高于本地农民工。与上年相比,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比例没有提高,仍有52.4%的外出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,低教育程度的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机会也较少。应进一步加大各类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,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,提高培训资金使用效益。
(四)外出农民工收入水平提高,各地区农民工收入均快速增长。中部地区收入增速快于东部和西部地区。在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,但收入增幅低于县级以下城市。受雇人员的收入和自营人员的收入差异明显,且受雇人员的收入增幅低于自营人员的收入增幅。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,加强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情况的评估,适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,稳步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。
(五)外出农民工的住宿是以雇主或单位提供宿舍为主,四成外出农民工的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。分地区看,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居住条件要好于中西部地区。44%的外出农民工在务工地已稳定就业3年以上,5年以上占22.3%。今后应将在城市具有一定居住年限、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的居住问题纳入城市住房建设规划。
(六)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仍有待改进。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已取得明显成效,拖欠工资状况有所改善。但农民工劳动时间偏长的问题没有改观,2010年每周工作时间超过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的外出农民工占90.7%。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变化不大,仍有近六成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。加强劳动用工管理,完善工时制度,加大对企业超时加班惩处力度,继续大力推进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工作。
(七)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有所提高,总体仍然较低。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参保比例明显低于东部地区,不同行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,建筑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低的情况没有明显改善,需要持续关注。加大农民工参加医疗、工伤、失业保险的力度,做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,扩大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。
(执笔:彭丽荃国家统计局住户办)